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部委动态 » 正文

农业农村部:确立第二批24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25  浏览次数:569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在2015年启动的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新确立第二批24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

吉林梨树是此次新增的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之一,这里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探索黑土地改良技术。

记者探访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

 

央视记者 郑天皓:我现在是在吉林省的梨树县,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黑土地改良基地,改良的效果如何呢?地里的庄稼最清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改良后的黑土层变得非常厚,植物的根系也扎得非常深,像这个根系已经比我的胳膊都还要长了。

吉林省梨树县四棵树乡三棵树村村民 杨青云:这块地是没改良的,你看它的根系比我手掌大也大不了多少,为什么它这样呢?因为没改良的土地在20公分左右形成一个板结层,根系不愿往下扎,肥料也渗透不下去。

杨青云告诉记者,如今,收获后的玉米和水稻秸秆全部还田,通过全覆盖的方式保持土壤水分,腐烂后的秸秆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配合化肥农药减量和轮作休耕,黑土地改良已初见成效。虽然今年遭遇了严重的春旱,但是改良后的黑土地将养分和水分牢牢锁住,今年他的玉米产量不降反增。跟踪测产表明,单产提高10%左右,每公顷节约成本1200元。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业推广总站站长 王贵满:我们试点县的目标是每年20万亩地,中央给我们投资时每年1800万,我们要通过三年的时间,耕地质量要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要提高一个百分点。

2015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今年,黑土地保护利用的中央财政投入从5亿元增加到8亿元,在技术模式、工作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中央规划,到2030年,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黑土地保护面积2.5亿亩,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趋势。

新闻链接:珍贵的黑土地

 

 

黑土地肥沃,形成却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就需要200到400年。目前全球仅有三片黑土区,我国的东北平原正是其中之一。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多年的重用轻养已经让黑土地的承载能力亮起了红灯。有数据显示,现在东北黑土区耕地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30厘米左右,比开垦之初减少了约40厘米。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区下降一半。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与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李保国:水蚀和风蚀的结果会使黑土层变薄,有机质补给不足,分解得快、形成得少,再加上我们频繁地耕翻,造成有机质下降,就是所谓的黑土变黄了,黑土地变薄、黑土地变黄是我们黑土地退化的两个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刻不容缓,国家和地方也从政策法规上对黑土地进行严格保护。2017年,《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出台,将黑土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今年7月1日起,《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成为我国首部黑土地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