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宝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园区建成后,可实现年生产禾香板40万立方米,年综合利用秸秆48万吨(约160万亩农田的秸秆),二氧化碳减排61.58万吨,节水12.5万吨、节煤1.71万吨,增加就业人数逾4000人,预计年产值55亿元。
前进有方向,行动有力量。东宝区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园通过龙头企业引领,逐步完善从研发设计、原材料供应到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的产业链条;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运体系,确保满足企业全年生产所需秸秆量;引进一批以秸秆板材为原料的家居企业,提高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与绿色家居产业的关联度,实现园区内自产自销,打造集无醛农作物秸秆板材生产、板材饰面加工、智能家具制造为一体的闭合生态产业链综合体工业园。
该园区还成立了区秸秆收储公司,现已建成秸秆收储点18个(其中栗溪镇2个、仙居乡4个、石桥驿镇3个、子陵铺镇4个、牌楼镇5个),收储中心3个(分别在石桥驿镇、牌楼镇和子陵铺镇),形成了5万吨的秸秆收储能力。
在秸秆的利用上,该园区引进了全球最大的秸秆板生产企业山东万华集团、定制家居行业排名十强广州诗尼曼、十大家居品牌广州亚丹等龙头企业。目前,凯利板业已建成投产,年可产禾香板15万立方米;万华板业年产10万立方米的无甲醛秸秆生态板生产线正在安装,年产15万立方米的无甲醛秸秆生态板生产线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地坪混凝土浇筑,预计2018年7月建成投产;亚丹一期已建成投产,年可产贴面板11万平方米、定制家具4.5万套;诗尼曼一期已建成试运营,二期将于明年3月份启动,年底投入生产。
东宝区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园的建设体现了行政服务高地的特色。在产业园落户的项目,实行包联领导、项目秘书、驻点秘书的“三级包联”和“六有”(有工棚、有指挥部、有作战地图、有季度计划、有月度计划、有每天的进度)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东宝区实行政府建设重资产、企业“拎包入驻”政策,先后为亚飞、亚丹、诗尼曼等企业建设重资产近20万平方米,计划为万华定制建设20万平方米的重资产厂房。
东宝区还科学编制《东宝区2017—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建设规划方案》,计划到2021年,建立“产业+市场主体+农户”的秸秆收储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产业化利用格局。制定《2017—2021年东宝区秸秆收储利用补贴办法》,对秸秆收割打捆机械、建设秸秆收储点、开展秸秆转化利用等三个重点环节进行叠加补贴(除国家补贴以外);同时,由区政府牵头成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吸纳社会资本等方式募集资金,扶持秸秆产业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