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地方做法 » 正文

黑龙江:让秸秆“霾”源化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8  浏览次数:757
  8月15日上午10时,在哈尔滨市呼兰区长岭镇吴堡村郁郁葱葱的庄稼掩映下,随着一家大型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基地的启动,黑龙江建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原料基地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这家以生产纤维素乙醇等生物燃料为主的国内最大秸秆加工企业建成投产后,将对黑龙江省从根本上治理秸秆焚烧、控制雾霾、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绿色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建业公司将在呼兰区建设5个基地,每个基地占地500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可储存压缩秸秆块2万吨。原料基地运营管理完全由当地的农民合作社负责,可解决150名当地农民就业,年创产值800万元,将有效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年底前,建业公司将完成60个存储压缩基地的建设,以保证公司每年120万吨秸秆制作30万吨秸秆纤维素乙醇及5种副产品项目的原料供应。

 

  据建业公司董事长王建业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生物燃料日益受到重视,而燃料乙醇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2012年2月,黑龙江建业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与丹麦生物燃料技术控股公司合作,在哈尔滨市宾西开发区合资成立了“黑龙江中丹建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利用双方的高科技专利,即用3.5—4吨玉米秸秆生产1吨纤维素乙醇及5种副产品技术,将黑龙江省的秸秆进行充分开发利用。

  目前,黑龙江省可以利用的秸秆近8000万吨,仅用120万吨干式秸秆(秸秆含水率不超过15%)就可生产30万吨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10万吨木质素、5万吨酵母饲料、5万吨生物肥、1.9亿立方米沼气、25万吨二氧化碳。该技术可以对秸秆实现一次吃干榨净,整个生产流程对环境没有污染,生产污水实现零排放。经黑龙江省、国家高级专家组评审,该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由于该项目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生产了可再生生物质纤维素燃料乙醇这一替代清洁能源。目前,该项目已得到了黑龙江省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的认可,并实现了项目的备案。王建业的目标就是,利用中国与丹麦共同的高新技术,将黑龙江省打造成中国生物能源的示范基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