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秸秆青贮的就是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给有益菌(乳酸菌等厌氧菌)提供有利的环境,使嗜氧性微生物如腐败菌等在存留氧气被耗尽后,活动减弱及至停止,从而达到抑制和杀死多种微生物、保存饲料的目的。由于在青贮饲料中微生物发酵产生有用的代谢物,使青贮饲料带有芳香、酸、甜等的味道,能大大提高食草牲畜的适口性。

(二)技术要点
1.必须选择有一定糖分的秸秆作为青贮原料,一般可溶性糖分含量应为其鲜重的 1%(饲料干物质的8%)以上。玉米、高粱秸秆、甘薯藤等均含有适量或较多易溶性碳水化合物,是优良的青贮原料。
2.青贮原料含水量需能够保证乳酸菌正常活动,适宜的含水量为 65%~75%。但青贮原料适宜含水量因质地不同而有差别。质地粗硬的原料,含水量可高达78%~82%;幼嫩、多汁柔软的原料,含水量应低些,以60%为宜。
3.青贮原料应切碎、切短使用,比较粗硬的秸秆如玉米秸、甜高粱秆等应切的较短些,以1cm左右为宜;比较柔软的秸秆如大麦秸、燕麦秸等可切的稍长些,以 3~4cm为宜。不同种类的牲畜对青贮原料的长度要求也有区别。对牛、羊来说,麦秸、甘薯藤等细而柔软的秸秆切成3~5cm即可,粗硬的玉米秸、高粱秸等秸秆切成 2~3cm较为适宜。对猪禽来说,各种青贮料切得越短越好。
(三)注意事项
1.原料收割。全株玉米应在霜前蜡熟期收割;收果穗后的玉米秸,应在果穗成熟后及时抢收茎秆作青贮。禾本科牧草以抽穗期收割为好,豆科牧草以开花初期收获为好。
2.密封发酵。要求填紧、压实、密封,尽量减少青贮饲料中的空气,并与外界空气隔绝,创造便于微生物发酵的环境。
3.质量检查。饲喂前,应从色、香、味和质地等角度仔细检查青贮秸秆的质量,品质低劣的青贮饲料已经变质,不宜饲用,可用作有机肥料。
4.出料管理。青贮饲料饲喂时,要采取分段开窖,分层取料的方式,防止日晒、雨淋,避免养分流失、质量下降或发霉变质。
5.科学饲喂。饲喂青贮饲料时,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使家畜有一个适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