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山东济宁市出台《济宁市农业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根据《规划》,济宁市将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水、气、土壤等重点领域治污防控和安全防控。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不烧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被环境遥感卫星拍摄到一处火点将成为常态。
根据《规划》,济宁市将秸秆综合利用率列入了大气污染防治、生态济宁建设等评价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了全市、县、乡、村责任体系,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去年夏秋两个重要时段,全市未发现环境卫星监控通报核实的火点,今年夏季全市也未发现环境卫星监控通报核实的火点,圆满完成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任务。“2016年全市秸秆收储点有86个,2017年计划新增秸秆收储点60个。”据市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市将开展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的示范样板,总结推广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模式。同时,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和其他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市将动员各级、各部门及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建设秸秆收、运、储和加工利用等体系,为秸秆利用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秸秆综合利用
济宁是农业大市,常年秸秆产量(风干量)约780万吨,2016年初步统计秸秆还田利用量629万吨,秸秆青贮利用量123万吨。
目前主要是水稻秸秆编织品转化利用、食用菌秸秆栽培利用、农作物秸秆压块等。
去年全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了96%、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6.5%、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8%。
措施组织乡镇、村及市场企业对散乱未利用的秸秆统一收集、集中堆沤处理,消除焚烧隐患。
在山区、稻区积极推广技术成熟的大型秸秆粉碎压块设施,对收储的小麦、玉米等秸秆进行压块处理,并将密切与生物质电厂的合作,培植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