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模式基于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制度,在小麦收获季节,利用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小麦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洒在地表,直接免耕播种玉米节约成本,不误农时。同时,地表有秸秆覆盖,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在玉米收获季节,用秸秆粉碎机完成玉米秸秆粉碎,然后采用大马力旋耕机进行旋耕,省工省时,松土、碎土,能实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利用。
通过实施秸秆精细化全量还田项目,全县粮食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90%以上,试点项目区内达到95%左右,基本杜绝了废弃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农村生态环境及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粮食产量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提高。一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通过实施秸秆精细化全量还田综合措施,每亩800公斤左右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等同于向土壤投放纯氮7.6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3.2公斤,节约肥料投入成本60多元,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升0.1个百分点,节约肥料投入每亩60多元;二是深耕作业有效打破坚硬犁底层,将粉碎的秸秆翻埋地下,增强了土壤通透性,改善了土壤结构。三是促进根系下扎,提高了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根深叶茂、穗大粒饱、高产优质。四是减少了病虫草害。通过秸秆精细化还田和深耕,减少了病虫基数。 2014-2015年度,我县实施了5000亩秸秆精细化还田和深耕作业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次年农作物病虫草害平均减少26%。
我县大力推广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技术,累计实施面积40.6万亩,玉米秸秆还田后,每亩可减施化肥12千克,全县每年节约化肥4872吨,玉米单产平均可提高35千克。同时提升了耕地质量,促进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确保粮食安全和粮食高产,全县秸秆利用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