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原料化 » 正文

紫荆花纸业“以草代木”换来二重蝶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29  浏览次数:1083


           中国秸秆网1月27日消息 经过一系列工艺,秸秆竟变成麦田本色纸,曾经的造纸黑液变成了有机肥。紫荆花纸业开创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以草代木”引发一场造纸革命,给企业带来二重蝶变。

           全国政协
                  
      第一重蝶变,是紫荆花从污染企业变身环保企业获新生。造纸业曾背负“白纸黑液”恶名。2012年起,紫荆花从秸秆综合利用破题,投入上亿元进行科研攻关,历经16批次试验,最终将秸秆做成本色纸,并将造纸产生的黑液变成有机肥,开创了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紫荆花纸业董事长纳巨波算过三笔账。经济账:过去企业进行造纸黑液治理,光往里砸钱,投入治污设备近2亿元,扔进水里的运行费每年4000万元;现在通过专有技术,把黑液转化成有机肥,1吨有机肥可卖2000元,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账:以10万吨本色浆项目测算,企业每年回收秸秆可增加农民收入1.8亿元。环保账:解决了造纸黑液排放污染,也破解了秸秆焚烧困局,按10万吨本色浆项目测算,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万吨。

  造纸革命正给紫荆花带来二重蝶变,从偏安一隅转为向全国开拓。中国年产农作物秸秆9亿吨,若中国50%的造纸产能以秸秆为原料,将利用秸秆近2亿吨,节约木材2亿立方米,每年增加农民秸秆收入1000亿元。紫荆花手握秸秆利用专有技术,从2016年起谋划十年(2016—2026)中长期发展战略。第一步:布局长江以北,在宁夏、河南、东北建设三个“百万吨”项目基地。其中,宁夏基地去年开工建设,一期项目主体完工,2017年投产,2018年二期投产。

  宁夏基地项目上马后,每年能吃掉宁夏105吨农作物秸秆。第二步:布局长江以南,通过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让数以千家的造纸企业用秸秆新技术造纸,早日消化全国秸秆。

  目前,紫荆花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已得到国家发改委1亿余元专项基金支持,自治区、银川市和永宁县政府也从政策、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去年山西、吉林、黑龙江、辽宁四省政府来宁,邀请紫荆花异地建厂。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