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把众人弃之的秸秆,变成生物有机肥,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成为全国秸秆肥料化开发利用行业的领头羊。这家企业的创办人是农学博士李金文。
一个发酵槽里藏着7项发明专利
发酵、分解、除臭、翻泡、压缩……堆积如山的农作物秸秆“变身”为一袋袋有机肥,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
8日,室外30多摄氏度的高温,记者行走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日清公司生产车间,却没有闻到一丝异味。
公司董事长李金文介绍,他们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分解菌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水稻、玉米、小麦秸秆收集后分解、发酵,变废为宝,这一过程仅需20天左右。
发酵工艺,是秸秆转化成有机肥的核心。在发酵车间,各式各样的新玩意令人眼花缭乱:太阳能集热板、长槽式射流通氧发酵槽、多线程堆肥温控器等。长长的发酵槽中堆积着秸秆、糟渣、饼粕等有机废弃物,温度计显示60摄氏度。高温来自屋顶的太阳能,十几块巨大的太阳能板将热量集中,传导到发酵槽,实现高温好氧发酵。“别小看这个发酵槽,里面藏着除臭、翻泡等7项发明专利。”李金文说。
一次投料4000立方米,年可发酵腐熟秸秆堆肥15万立方米,日清的产业规模在华中地区居首位。
在农村,农作物秸秆往往是一烧了之,污染空气。秸秆直接还田,也存在弊端,秸秆木质纤维在土壤里短期内难以分解,加之植物本身携有病菌虫害,还田后易将病菌埋伏地下,诱发庄稼再生病害。
日清公司处理秸秆如此高效,是因为拥有先进的发酵腐熟技术。他们研发了木质纤维素的快速分解菌复合系RQ-01及秸秆快速腐熟菌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农作物秸秆中,棉秆较为坚硬、难以腐烂,日清公司研发的1、2、3号复合菌剂可充分腐熟秸秆的木质纤维素,使棉秆腐烂时间从一个月缩短至半个月。
肥药一体,是日清公司产品最大的特点,他们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在增加作物营养的同时,还能防治病虫草害。
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个新鲜的概念,生物有机肥“防火墙”功能。李金文认为,通过增加肥料中的有机质,分解土壤内残存的有机磷、有机氯、有机苯等,消除抑制植物生长的毒素,创造健康安全的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