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秸秆补贴 » 正文

湖南省道县让“草垛垛”变成“香饽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8  浏览次数:3755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近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审章塘瑶族乡部分稻田里,几台秸秆打捆机忙碌作业,水稻秸秆经打捆机吸入、旋转、压缩、捆绑后,变成一个个圆柱体,错落摆放在田间,再统一装车运走。

    “一天一台打捆机可以收三四十亩地,我们总共组织了30多台打捆机,在道县多个乡镇开工。”在审章塘瑶族乡负责现场调度的一家农业公司负责人蒋才庚说,回收的秸秆主要作为养牛饲料,除供应本地外,部分销往周边地区,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道县通过机械收集储运、秸秆还田、推进秸秆饲料化等举措,因地制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道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量达26万吨,占秸秆可收集量的87%以上。
道县是粮食种植大县,部分乡镇推行的“稻稻油”轮作模式,通过秸秆还田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每年7月收完早稻后,稻草直接粉碎还田,再接着种晚稻。晚稻收割后,稻草也是直接粉碎还田,再接着种油菜。”道县寿雁镇种粮大户何颖吉说,他今年流转了1300多亩地种植双季稻和油菜,秸秆还田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秸秆覆盖种植部分蔬菜品种,能实现土壤保水保湿,提高产量。在道县营江街道车边社区,用秸秆覆盖种植的藠头已经成熟,部分农户正下田采收。“早稻收割后种下藠头,用秸秆覆盖,贯穿其整个生长期,直到11月成熟开挖。”车边社区藠头种植户田治图告诉记者,一亩地能收3000多斤藠头,今年市场价每斤3元左右,通过“水稻+藠头+油菜”轮作模式,一亩地收入能超过1万元。
道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宪勇表示,通过秸秆的多元化利用,让“草垛垛”变成“香饽饽”,有效解决了群众处理秸秆难的问题。道县将继续探索秸秆全产业链综合利用,大力支持秸秆收储体系建设,通过与相关环保科研机构合作,逐步实现秸秆废弃物转化为生产肥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切实推进秸秆高质高效利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