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部委动态 » 正文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多渠道增加信贷投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4-05  浏览次数:2236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金融机构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坚守主责主业,持续加大县域资源投入,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乡村产业发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要做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各项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持续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怎么筹措?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既要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也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多渠道增加信贷投放。

  如何增加信贷投放?

  农业农村部在《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给出了答案。

  首先,要“优化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服务,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农业是一个比较效益低、竞争力弱的弱势产业,难以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资金投入。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需要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缓释和补偿机制、重点产业和项目对接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较好解决了银行信贷投放的瓶颈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是2021年农业农村部启动的一项活动,信贷直通车体系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报送信贷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方式,解除了银行后顾之忧,可以让银行敢贷愿贷。直通车“开通”后,极大提高了信贷投放效率,有效破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今年若进一步优化,将能更好发挥引导银行信贷投放的作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是另一个便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扩大信贷投放的渠道。2023年7月1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的通知》,将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项目库建立以来,储备的项目涵盖了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现代物流设施等各类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的投资需求,这些项目符合政策导向,有政策扶持,分布在各个省份,便于不同地区银行机构对接,减少银行进行项目遴选的时间成本,提高银行支持农业重大项目投资的效率,有力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后,更能有效减少投融资供需双方在对接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畅通信息和渠道,提高对接成功率,从而更好推进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

  其次,要“实施现代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贷款贴息试点,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用好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可以引导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入现代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助力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召开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正式发布《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对全面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作出工作部署,现代设施农业随之成为投资热点。2023年中央财政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试点已启动实施,采取“地方补贴、中央补助”的方式,对试点省份实际支出的贴息资金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奖补。此举对引导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参与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意义深远,对信贷的拉动也效果显著。除了发挥贷款贴息政策工具的撬动作用外,“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也是推动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重要举措。针对现代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特点,将财政投入政策与金融保险产品放在一起,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实施,出台“财政+信贷+保险”组合支持政策,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放大器作用,更好提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信心,提高供需对接的精准性和成功率。

  再次,要“推动提升全国农担服务效能。”2016年以来,国家为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设了全国农担体系。截至2023年1月末,全国农担体系累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319万个,累计担保金额突破10000亿元,全国农担体系在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担保支农行业主力军。有了担保机构加持,可最大限度提升银行贷款投放额度,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御能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今年各项工作中,诸如“米袋子”“菜篮子”和“肉盘子”等工程,都需要担保机构助力,缓释风险,推动银行信贷资金更多流向“三农”领域,更好解决长周期农业产业融资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支持。毫无疑问,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全国农担体系大有可为、不可或缺。

  最后,要“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如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点是三个“帮扶”,即“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以及“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为此,银行机构要根据脱贫人口的产业特点、生产周期、还款能力等实际情况,在符合政策、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准确开展评级授信,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优化业务审批流程,切实满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需求,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同时,支持在脱贫地区培育发展县域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为脱贫人口自主发展产业提供更优环境。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末,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累计发放9586亿元。在去年基础上,今年仍需继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金融机构更应摸排需求,针对发展有基础的帮扶产业,提供专属金融产品,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金融机构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坚守主责主业,持续加大县域资源投入,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