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秸秆补贴 » 正文

青海西宁湟中区下达秸秆综合利用资金320万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09  浏览次数:2637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乡亲们,不要焚烧秸秆,否则不光破坏环境,也会影响咱们的庄稼生长……”秋收时节,在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梁家村广场上,村民围坐在一起聆听村“两委”普及秸秆禁烧的知识。




  2023年,湟中区种植各类作物面积5万余公顷,农作物秸秆产生量23万吨左右,可收集利用秸秆资源量约17万吨。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丢掉秸秆了,就相当于丢掉了另一半农业。
50岁的梁家村村民梁昇先种了大半辈子地,没少为麦收后遗留的秸秆犯愁。据他回忆,以前村民基本会对其一烧了之,然而烧掉之后头疼事却并没了结。
“要是烂在田间易滋生病虫害,影响后续耕作,就地焚烧则会造成环境污染,使地表温度急剧升高,导致土壤板结加重、肥力下降、微生物层受破坏。”湟中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工作站副站长蔡邦国说,村民了解这一知识后,怕影响土地质量,便不敢再烧。秸秆成了“用处不大”,却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
自2019年起,湟中区开始严格执行秸秆禁烧规定,探索推进秸秆原料化利用。为保护空气环境,助力“双碳”目标实现,2022年在鲁沙尔镇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引进并建成一条集切碎、柔丝、除尘、打包、套袋为一体的秸秆综合利用饲草加工生产线,完善农作物秸秆回收储运加工体系,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秸秆饲料化产业化模式。
据初步估算,每年可收集加工麦类秸秆3300吨,向市场提供优质柔丝草2500吨,销售额达400万元,纯收入约43.75万元。在此过程中,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务工,可新增收入达200多万元。
利用机械化收割,十来分钟的时间秸秆就被切碎撒在田里成为肥料,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梁家村村民张锦雯笑着说:“要是卖给合作社回收做饲料,一亩地收来的秸秆能卖将近300元,我们才舍不得烧哩。”
从过去“一烧了之”和“想烧不敢烧”到现在“舍不得烧”,乡亲们对秸秆态度的变化,折射出秸秆“变废为宝”产业的发展状况。
“经过打包、粉碎、除草、筛尘等一系列工序后,收回来的秸秆将成为高营养价值的牛羊饲料,秸秆中的纤维可以为牛羊提供能量,经过牛羊消化后过腹还田,将部分有机质重新归还土壤提升肥力。”蔡邦国说。
    2022年湟中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58%,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30家,完成打捆离田作业面积3524公顷,捡拾秸秆1.18万吨。为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湟中区利用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320万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新建4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购置11台秸秆打捆离田机械,补齐秸秆燃料化利用短板,推动秸秆颗粒饲料化利用产业化发展,解决缺少油菜、马铃薯秸秆利用途径的困难。
“目前,全区已有177台农机专用设备,可显著提升秸秆原料化利用的能力,群众将秸秆回收到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种养殖合作社,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获得保护生态环境而带来的红利。”湟中区农机推广站站长高卫虎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