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时下,油菜已经基本收割完毕,田间地头还剩下不少秸秆。处理这些秸秆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
5月15日上午8点半,一辆移动式的秸秆一体式处理机开进了嘉明镇葛林湾村。一些村民将不远处的秸秆送到机器面前,再由当地供销社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不一会儿,一亩地的秸秆就变成了6个方块形的青贮饲料。
“五亩地只要秸秆到了场地,应该不超过两个小时能把它处理完 。这个料加工成青贮饲料或者干草,对于由于气候原因腐烂的, 我们就交给第三方公司加工成有机肥。”泸县嘉明镇供销社秸秆回收处理利用中心负责人艾军 。
实施秸秆禁烧以来,根据全县产业布局,泸县在公路干线、村道沿线规划设置165个收储点,已初步形成“农户组织秸秆离田,村社负责收集运输,供销社实现综合利用”的秸秆收储运及利用模式。但是由于农作物秸秆分散、收集成本高、储运难度大,严重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泸县嘉明镇葛林湾村党支部书记刘小玲介绍说:“不允许烧了之后,我们就用人工搬运到马路边上,供销社的车子来拉。五亩地至少要拉到六七车,转运到嘉明镇的秸秆处理中心就会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现在供销社的秸秆粉碎机开到了我们的田边地头,一亩地基本上20分钟就粉碎了。”
据了解,泸县一直以来都坚持秸秆“农用优先、多措并举、疏堵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探索丘陵山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目前,全县耕地面积约109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约126万亩,秸秆资源总量约52万吨,可收集量约39万吨,全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约36万吨,综合利用率约91%。
泸县农业农村局土肥与农机服务股股长颜波说:“今年我们从云南广西考察后,引进了移动式的一体秸秆处理机器。这种机器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把秸秆直接加工打包成成品,在当地找一个农户进行储藏。最后找到销路之后,可以直接把成品运输到用户手里面。每吨秸秆大约能节约运输和储藏的费用200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准备大面积地推广这个机具,减少秸秆处理中的运输费用。”
泸县以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为契机,争取项目资金400万元,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全县已累计建成配套秸秆肥料化生产线1条、饲料化生产线2条,燃料化生产线1条,购置秸秆收储运及利用机具16台(套),建设秸秆收储大棚4座,完成秸秆腐熟还田3万亩;在东翼百和镇规划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中心一座,有效提升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效能;建立秸秆还田检测点,科学测量秸秆肥料化对粮食生产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