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峰)木屑和秸秆制成的墙体、废旧塑料制成的仿真瓷砖、一栋栋用废弃原料建成的二层住宅楼……昨天,在市住建委主办的“北京市住宅产业化技术新农村建设应用现场会”上,新型农村产业化住宅亮相,标志着北京市开始实施农村住宅产化。
据悉,本次亮相的房山区赛木小镇属于农民周转房,10万平方米的建筑,工人们只花了3个半月就全部完成,这都要归功于产业化住宅带来的便利。北京恒通创新木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强说,小镇所有的建筑原料都是利用废旧塑料盒、木质废弃物,如木屑、稻壳和秸秆。以这些原料为基础生产出墙体、吊顶、瓷砖等半成品,到施工现场除了四角需要混凝土固定外,其余零部件只需要工人徒手安装即可完成。目前该技术可以用于三层及以下的房屋建设,并应用于高层建筑中隔断墙等非受力部位。
经过专业机构测算,小镇的总能耗相比传统建筑降低约50%,而材料另一特点就是零甲醛,与普通材质具有同样的防潮隔热的功能,而房屋的造价(含装修)仅为1800元/平方米,远低于楼房建安成本(含装修)4000元/平方米,同时,所有建成的建筑废弃后可以100%的回收再利用,实现建筑垃圾的“零“产出。
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冯可梁表示,市住建委将组织专家对低层产业化整体房屋进行技术总结,编制相应标准和图集,并将低层产业化整体房屋推广纳入《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低层产业化整体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