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综合利用 » 正文

关于秸秆“变废为宝”的N种可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8  浏览次数:494

1、稻壳水泥混凝土
3、高强轻质稻壳灰保温砖及其制法
4、户用秸秆气化炉燃气灶
5、化学秸秆固体燃料
6、秸秆处理的方法及其设备
7、秸秆高效全价生物饲料生产方法
8、秸秆立体栽培草腐类食用菌高产新技术
9、秸秆利用的方法与装置
10、秸秆煤气发生炉
11、秸秆气化燃烧炊事水暖炉
12、秸秆人造板
13、秸秆饲料氨化装置
14、秸秆饲料稀酶速效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15、秸秆饲料造粒机
16、秸秆碎丝水泥中空隔墙条板及其制备方法
17、节粮型秸秆生物饲料添加剂制造及其使用方法
18、苛化煮解稻壳灰制备的高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19、空心稻草板及其制法
20、利用稻壳或木屑制造木炭的方法
21、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22、秸秆压块燃料或秸秆压块饲草
23、秸秆生物柴油
从国外情况看,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找到了多种用途,除传统的将秸秆粉碎还田作有机肥料外,还走出了秸秆饲料、秸秆汽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值和利用率,值得我们借鉴。如北美以耕种玉米、小麦为主,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在加拿大的农业区,当玉米成熟时,人们就用玉米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把玉米秆切碎,切碎的玉米秆作为肥料返到田里。在美国,有24个农业州,每年能收集大约4500万吨秸秆,被用作饲料,或者用来盖房,将整捆的秸秆高强度挤压后填充新房的墙壁;此外,美国还积极推动再生能源事业,把秸秆作为新兴的替代燃料特别是生物燃料,从中提取乙醇进行开发利用,使秸秆综合回收利用有了新发展。当然,这些活动得到了政府补贴等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在欧洲,则开创了秸秆发电的新途径。丹麦是世界上首先用秸秆发电的国家,农民将秸秆卖给电厂发电,满足上万户居民的用电和供热需求,电厂降低了原料成本,居民获得了实惠的电价,而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又无偿地还给农民作了肥料,从而形成了一个工业与农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圈。在日本,人们主要是把秸秆翻入土层中还田用作肥料,也把秸秆用作粗饲料喂养家畜;此外,对部分难以处理的秸秆,则通过专门组织、采取统一地点和时间进行就地焚烧。日本也在积极挖掘秸秆的燃料转化潜力,已研制出从秸秆所含纤维素中提取酒精燃料的技术,向着秸秆的科学化、实用化迈出了新步伐。
从国内看,情况仍然不能令人乐观。秸秆还田要影响作物生长,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综合开发利用又面临着技术不成熟、投资比较大、效果比较差的窘境。农民急于焚烧,而政府急于封堵,二者就打起了游击战。实际上,秸秆综合开发的前景非常好。有学者算过一笔账:如果我们能将秸秆在农村就地变为国家急需的工业原料,实现产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将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0.5吨秸秆/亩,增收150元/亩)。可以设想:如果能转化我国每年7亿多吨秸秆的50%,将是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如果能创建以秸秆为原料的新型生态工业,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秸秆生态工业四业相结合的高级阶段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则农用生物柴油燃料、寡糖植保素生物农药、秸秆有机肥、秸秆生物饲料等都是秸秆转化的产物,有望形成比传统“石油农业”劳动生产率更高、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这种前景十分诱人。在实践中,我国也有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创造性地采用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办法。如利用秸秆造纸;或者利用秸秆生产无甲醛系列秸板,广泛用作高档家具、高档包装、高档建筑材料以及高档音箱等基材,既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使秸秆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鼓励农民扩大养殖规模,使秸秆成为牛羊的粗饲料;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经利用秸秆汽化原理和技术,在农村推行秸秆沼气工程,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由于秸秆利用的具体工艺还不完善,政策和资金投入不足,市场运作力度还很不够,秸秆加工设备以及相关加工设施有限,秸秆使用技术比较低下,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所以出现了当前的两难困境。
以上情况表明,秸秆焚烧与秸秆多少没有关系,而与秸秆综合利用率低下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但如何提高,却不是农民自身可以解决的,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与办法。首先要明确的是,秸秆问题必须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加以解决,即要以市场化的理念来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看待其发展前景,要以企业化的制度来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拓宽其开发利用的途径。其次要明确和突出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责任。第一,政府要加大推进秸秆科学研究的力度。我国已经开始了秸秆研究,如国家“973”项目就是瞄准“秸秆组分分离、分级定向转化”的前沿问题,采用秸秆组分分离—纤维素酶解发酵与热化学转化的有机整合的研究主线进行研究,目的是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秸秆高值化技术提供科学基础,促进我国秸秆生态产业链的发展。但是,由于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具有秸秆特性的转化过程理论和技术体系,所以在适用技术及其推广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必须改变现行的秸秆利用技术效率较低、经济效益差、投入产出不合算的状况。第二,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力度。这些年,我国各地政府在秸秆开发利用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支持力度不够,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和措施没有跟上去,公共服务不到位,民间投资也不到位,使加工设备、基础处理设施配套不足的状况长期延续,秸秆综合利用严重滞后。第三,政府也必须同时加大宣传和服务工作的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秸秆综合利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最后还要明确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任务和责任,不仅要做好宣传,而且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我们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建立起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一定能够推动农村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秸秆发电秸秆送发电厂,农户不亏本
  潘英友新添置的四台秸秆打捆机已经到位,按计划最近一周就可以下地收割小麦。但周末的一场雨,不得不让潘英友推迟割麦计划。除了担心小麦质量外,秸秆湿度过大也会影响他下一步的工作。
  潘英友是庐江县种粮大户,2013年在工商部门注册,成为合肥第一个“农场主”。从2002年的45亩地发展到如今的1200多亩,实现规模化以后,秸秆的处理成为生产环节不可忽视的问题。自从合肥实施“秸秆禁烧”后,潘英友就开始将秸秆卖给县里的发电厂,进行燃烧发电。今年潘英友又和电厂签订了5000吨的秸秆合作协议。“1000多亩地,每亩的秸秆产量在500多公斤,靠人力打捆是不可能的。”潘英友购买的打捆机,可以实现在收割稻麦的过程中,对秸秆自动打捆。但这样的设备每台在12万元左右。为了节约成本,四台设备中,潘英友购进了两台旧设备,这样以来可以节约十多万元。”““每吨秸秆的收割成本在200多元,政府补贴50元,卖给发电厂每吨270元。”按这样的算法,潘英友每吨还能挣到120元。
  不过,潘英友告诉记者,秸秆从田里到发电厂这段距离,由农户承担,“秸秆体积大,需要的人员和车次都很多,这120元刚好能应付。”潘英友根据多年的经验得出,秸秆发电对种植户来说,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基本保本”。
  与潘英友签订协议的电厂,主要利用锯末、板边、树皮、稻壳、薪材等生物质废料进行发电,去年的废料中秸秆有30万吨。王振是电厂燃料采购部经理,他告诉记者,所有秸秆进厂后,都要进行粉碎并与其他燃料进行混合,“这样是为了提高热值和稳定程度。”“秸秆的热值在1500大卡左右,回收价格是270元一吨,稻壳的热值在3300大卡,回收价格300元。”王振认为就价值相比,秸秆的收购价格已经很高了。
  王振认为,秸秆发电难在收购阶段,小麦秸秆的收购时间“只有20天,人力不够,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收购有点困难。”
  秸秆种蘑菇种出来的蘑菇,非常受欢迎
  前不久,李庆利和合肥两家超市签订了协议,到了秋天,他的蘑菇可以直接供给超市。“中间商”环节的减少,让李庆利每斤菇子能多赚1块钱。
  李庆利是长丰县水湖镇人,十多年前,他就开始使用秸秆种蘑菇,“那时每到农忙,秸秆都来不及烧,堆在路边到处都是。”李庆利就想着怎么去利用,翻阅各种资料后,他开始用秸秆种蘑菇。
  从开始的几分田到如今的七八亩地,规模虽然并不大,但这在合肥周边来说已经算不小了。“秸秆综合利用中,种植蘑菇的还不是很多。”李庆利说。
  李庆利的蘑菇分好多种,有鸡腿菇、双孢菇还有平菇。按照李庆利的经验,一斤秸秆差不多对应一斤菇子,“一亩地差不多能生产一万多斤蘑菇。”
  李庆利种的蘑菇在市场上“很吃香”,货足的时候,他会到长丰县菜市场对外批发。而大部分时间,他都在等商家上门来采购。
  李庆利也想扩大种植规模,但绝非易事,“要是种个几百亩,秸秆收集、大棚建设、土地租金、人员工资等都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目前,李庆利的秸秆一部分来自自己家的田地,大部分都是从田间地头收集来的,“很多农户没法处理,就都送给我了,还有的是花点钱买的。”一旦规模化之后,秸秆收集意味着要采用市场化的收购方式。
  场地的投入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李庆利8亩土地中,有6亩是租来的,每亩租金800到1000元,现在还在涨。”“要获得好的收成,还必须要建立钢管大棚,李庆利告诉记者,目前租金加大棚费用已占到成本的一半左右,“规模化之后,肯定吃不消。”
  蘑菇的种植和采摘并不能实现机械化,这就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现在忙时都要十几二十人,每人工资六七十元一天。”
  李庆利认为,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来说,种植蘑菇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秸秆问题,要上规模很难。”“
  秸秆还田省时省力,还让田地更肥沃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种粮户最为繁忙的时候。王守森有1000多亩小麦,他准备在月底前抓紧完成收割,紧接着就是抢种水稻。
  今年新购买的两台进口收割粉碎机,将给王守森节约不少时间,“麦子在收割过程中,秸杆就被打碎还田,不用花心思再去处理了。”
  王守森觉得“秸秆还田”不仅可以省时省心,更重要的是还田的秸秆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透气度,“把肥力还给田地。”王守森告诉记者,他并没精确计算过“秸秆还田”和其它方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但秸秆还田后庄稼长势确实好很多。”“像我们这些种植户,专门靠土地吃饭。”王守森觉得他们理所当然地要关注土地养分问题,但这也带来了额外成本。“加上粉碎秸秆的设备以及加速秸秆腐烂的腐熟剂等,每亩成本多出40元钱。”王守森说,不过,政府对秸秆还田每亩还有30元的补贴,自己实际上只要出10多块钱。”“
  而与其它的秸秆利用方式相比,王守森认为“还田”的方式还要划算点,“其它的方式都要将秸秆运到别的地方,这其中的人力和运输成本就非常大,而且农忙时用工就更难。”
  王守森说,他在肥东有2200多亩地,从2005年秸秆禁烧以来,他一直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
  机械化还田未来会大力推广
  “从田里来,到田里去,应该是秸秆的最好归宿。”合肥市农委人士表示,目前,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很多,但由于收购机具数量有限,转运环节多,秸秆收购成本巨大,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秸秆出路问题。“秸秆还田”将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预计未来有八成秸秆将要还田。
  不过规模化是秸秆还田的基本前提。而目前来看,合肥市的农业种植还未达到这个条件。肥东县农委副主任孟志伟告诉记者,目前该县主要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中,种植大户手里的土地只占三分之一。目前该县开展的机械秸秆还田,暂时只能在种植大户中推广。
  此外,秸秆还田需要全程化介入。他介绍说,比如油菜,单个农户习惯栽播,长出来的秸秆较粗,机械还田难;要从种植时就引导,比如机械撒播,这样的秸秆细,容易机械还田。随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推进,秸秆还田将是相对容易实现的方式,未来会大力推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