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部委动态 » 正文

农业农村部研究员:乡村振兴5年7万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17  浏览次数:495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认真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政策,结合财政支农政策项目实施情况,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重点关注:一是乡村振兴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5年7万亿元(2018-2022);二是7万亿元从哪里来——乡村振兴要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三是预算绩效管理——为财政支农资金“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学习这一重要论断,认真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政策,结合财政支农政策项目实施情况,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重点关注。
  乡村振兴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5年7万亿元(2018-202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真正落到实处,急需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中国农业有底气应对经济风险》中介绍,“据粗略测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农村厕所、生活垃圾和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需要建设资金超过3万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安排70亿元用于厕所革命整村推进;30亿元用于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另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省级财政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投入约1400亿元。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据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介绍,“我们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其中,交通物流、农村水利、能源供给、信息化基础等将成为农村基建的重头戏。交通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正在酝酿农村基建重点“施工图”,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建将重点推进。业内估计,2018至2020年,农村基建投入或将达到4.52万亿元。
  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初步估算,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所需投资为1000~2000元。
  7万亿元从哪里来:乡村振兴要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打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通道。财政保障、金融支农、社会资本将成为三大资金来源,要通过“财政专项+基建投资”“中央支持+地方投入”“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各类投资组合,统筹各渠道资金。
  切实落实财政优先保障要求,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财政投入是农业农村投入的重要保障,体现在其聚焦打基础、管长远的公益性特点,对引导推动金融和社会资本也具有风向标作用。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和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的作用,公共财政要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畅通金融服务农业农村的通道。人民银行出台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引导和鼓励信贷、担保、证券、保险、期货、租赁、信托等金融资源聚焦服务乡村振兴。
  拓宽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通道。乡村振兴释放出农业农村对社会资本的巨大需求,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蕴含着巨大投资机会。社会资本的参与让乡村振兴有了更强的造血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创业风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工商资本是乡村产业发展重要的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投资都在万亿元以上。要加强政策引导,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资本投入乡村。
  成立乡村振兴公益基金。引导民间基金会、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捐资捐物助力乡村振兴。今年4月,来自福建省安溪县的22个异地商会与安溪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试点村结对共建,第一批57个乡贤总投资(捐资)额84.376亿元。
  预算绩效管理:为财政支农资金“保驾护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的实践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政策目标的实现。提升乡村振兴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将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与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成效紧密结合起来,要与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的成效,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稳步实现对乡村振兴各类政策、资金绩效管理全覆盖。《财政部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持续加强对涉农专项转移补助资金,涉农基建投资,农村基础设施资金,农村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脱贫攻坚资金等各类涉农资金的绩效管理。
  强化目标管理:用清晰的绩效目标为财政项目资金领航。强化以绩效目标为轴心的财政涉农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设置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编制为预算关口,是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的前提条件。
  将绩效目标管理嵌入预算编制,根据“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要求,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采取因素法测算安排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按大专项资金规模整体切块下达到省,并研究提出各省具体任务清单。省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将省级细化实施方案、绩效目标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备案。财政部在向省级财政部门确定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总预算时,同步确定下达绩效目标。此举相当于与各省地签订了一份“目标责任书”,财政预算管理中的“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责任契约机制基本形成。这种绩效管理模式起到了审减不合理项目预算的作用,显现出了跟踪问效效应,最终切实把资金使用关到了绩效导向的制度笼子里。
  开展政策项目绩效评价,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针对乡村振兴资金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和改进项目管理。重点揭示重申请轻管理、重投放轻绩效等问题,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切实保障乡村振兴资金安全和绩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重塑工农城乡关系,各种资源要素加速向乡村聚集。资金是乡村振兴的启动引擎,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要在“钱、地、人”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引导撬动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乡村产业集聚。通过对乡村振兴投资政策动态和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梳理,可以认为,一年多来更多真金白银“上山下乡”,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乡村振兴方兴未艾,释放出农业农村对资源要素的巨大需求,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蕴含着巨大投资机会,必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增长点,值得超前谋划、战略布局、长期经营。要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力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向农村倾斜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带动更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汇聚起支持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