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个
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进入法制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2018年,我市调整完善乡村组三级禁烧网格3万个,落实禁烧监管人员6万名。
550万亩
坚持秸秆机械化粉碎全量还田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基石作用,落实监管和服务,全市秸秆还田面积达550万亩以上;试点开展秋季秸秆还田深翻作业40万亩。
3.6亿元
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引导机制,全市共兑现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3.6亿元,有效地加快了秸秆转化增值利用,带动了农民增加收入。
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市农委获悉,2018年,全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全市域基本消除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产业化利用量占秸秆利用总量比例达到30%。
监管机制更加完善
我市建立了体系完善、运行有效的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机制、督查巡查机制、环保执法机制和宣传引导机制,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进入法制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2018年,我市调整完善乡村组三级禁烧网格3万个,落实禁烧监管人员6万名,继续成立市级督查组5个、巡视组1个和执法督导组7个,发放《市政府禁烧通告》4万份、《秸秆禁烧行政告示信》230万份,发送禁烧短信60万条,为秸秆禁烧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利用不断提升
我市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注重效益上转变。
围绕秸秆产业化、高值化、多元化综合利用,我市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激励,因地制宜,市场主体”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大力推进新技术应用,着力构建生态、高效、增值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体系。我市积极参加2018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达21亿元。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重点项目库,已运营项目29个,谋划推进项目6个。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秸秆机械化粉碎全量还田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基石作用,落实监管和服务,全市秸秆还田面积达550万亩以上。此外,我市试点开展秋季秸秆还田深翻作业40万亩,不断提高秸秆还田的质量和效益。
政策效应叠加凸显
我市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惠民利民工程,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
2018年,我市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引导机制,全市共兑现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3.6亿元,有效地加快了秸秆转化增值利用,带动了农民增加收入。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与推进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机化相结合,有力推进了种植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都市化、生态化和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