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地方做法 » 正文

黑龙江省佳木斯郊区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多元化推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1  浏览次数:807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连日来,佳木斯郊区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打破习惯做法和传统路径,探索农民能接受、经济上可行、对黑土地保护有利的多元化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多元化推进。

           

    郊区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2018年秋季,全区应离田秸秆122.79万亩。针对秸秆综合利用,郊区坚持源头治理、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制定出台了《郊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安排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秸秆离田和还田补贴。建立了区、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区级网格13个,各乡镇、农林场等乡级网格211个,按照耕地地块划分村级网格804个,形成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网格化管理体系,对秸秆离田或全量还田地块进行网格“销号”管理。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流动广播、张贴标语、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活动,帮助农户算好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本账、增收账和生态账。区农业农村局召开现场会、演示会,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和利用典型;区农机局组织农机操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班4期,动员各乡镇统一协调连片作业地块,农户对秸秆切碎还田、秸秆打捆、保护性耕作等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西格木镇通过将离田秸秆堆填至沤肥坑塘内,再加入腐熟剂、益生菌等,在百天内制成还田有机肥,有利于秸秆直接还田、增加肥力。该项技术可使4吨秸秆转换为1吨有机肥,从源头上调动农户处理秸秆积极性。郊区通过推广旱田翻埋还田、免耕还田、水稻秸秆抛撒浅翻还田等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实现10万亩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肥料化处理秸秆7万吨。

   郊区各乡镇在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的同时,统筹科学划分作业区域,与7家农机合作社对接,同步实施机械打包离田和人工搂耙离田作业,共落实作业机械230台套,确保歇人不歇车,与汤原、宝泉岭、七台河、勃利、友谊等地生物质电厂签订收购合同13万吨。动员区企事业单位积极将原有燃煤锅炉改造或更新为生物质锅炉。截至目前,燃料化处理秸秆17.5万吨;引进万宝畜禽养殖合作社生态循环农业生产项目,应用新技术打造出完整的循环农业产业链;依托北极星肉牛、六兴养殖场等牛羊养殖大场大户,采取青贮、黄贮的方式饲料化处理秸秆2万吨。

   2018年秋冬季,郊区通过肥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和饲料化4种方式已消耗秸秆39.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32.9%。郊区正逐步建立以财政扶持为导向、农户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将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引导更多农民、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投入资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实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