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记者杨洋的报道:
张齐生在苏北曾参与建设一个用秸秆做人造板的的工厂,却出现了原料不足的问题,农民不卖、企业不收。他认为某些地方政府对回收秸秆的补贴根本没做到位:
【录音】“很多政府,嘴上讲的,一百斤稻草补贴多少钱。我问过企业家,一个都拿不到,很多都是空的。”
秸秆可以再利用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比如,它可以生产居民生活燃气,不过近几年一些秸秆气化项目污染了环境,难以维继:
【录音】“前几年,无锡一带很多利用稻壳发电的气化设备,它的污水都是直接排放,江河里面造成严重污染。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的气化设备,都是用了一两个月,后来发现焦油污染了,环境不好了,就摔掉了。”
秸秆的质地蓬松,体积太大,加工企业收购不方便,堆在一起还有火灾隐患。张齐生的建议是在田间地头就要进行压缩预处理。针对秸秆气化项目污染环境的问题,张齐生团队提出了“气化多联产”的理论,在制取生活燃气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生物质炭,气化后的焦油可以做工业原料。
张齐生说,这样算下来,加工企业的利润率在20%到30%,到时候收购农民秸秆的价格还可以提高,就能从源头消除秸秆焚烧烟尘漫天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