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宁波市畜牧兽医局了解到,宁波是青贮饲料严重匮乏地区。长期以来,该市依靠从我国北方以及国外调运干草来解决奶牛、肉牛等草食家畜饲料供应问题。由于运输距离远,运费高,导致草产品成本过高,影响奶牛、肉牛业发展。
一边是青贮饲料严重匮乏,一边是可以转化为饲料的农作物及食品业副产品资源丰富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据介绍,目前,宁波市农作物秸秆及食品业副产品主要有玉米、毛豆、蚕豆、水稻、大小麦秸秆、红薯藤、西瓜藤、笋壳及蔬菜下脚料、大头菜、西兰花等,数量相当可观,仅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就有上百万吨。据测算,全市10万亩玉米产生的秸秆就够两三万头牛吃一年。
然而,宁波市农作物秸秆却尚未得到合理利用。据调查,用来做家畜饲料的仅占15%~20%。大量的秸秆资源毁弃田间或烧掉,既造成浪费,也成为农村污染的源头,成为政府部门头疼的一个难题。
农作物秸秆为何难以再利用?主要是因为人工收割难、成本偏高。一方面,甜玉米、毛豆等秸秆依靠人工收集,收集成本偏高导致养殖户用不起。另一方面,收集时间为7月至8月高温季节,人工短缺现象十分突出。宁波市畜牧兽医局的王亚琴表示,机械设备的投入,不仅大大降低了收集成本,而且缩短了收集时间,使作物秸秆青贮品质大大提高,秸秆推广应用利用有望。
事实上,秸秆回收也为农户增收助了一臂之力。余姚玉米种植大户张玲娣去年将300亩玉米秸秆以每吨150元的价格卖给了余姚“联盛”牧场,多赚了4.5万元。如今,在余姚临山一带,不少玉米种植户靠卖秸秆多了笔额外收入。
“尽管秸秆饲料加工好处很多,但该技术在宁波市应用时间尚短,没有形成规模。”业内人士表示,许多种植养殖户对秸秆回收利用这项技术还不了解。
专家解释,青贮饲料采用快速切短、快速包膜措施,减少了作物秸秆氧化和营养物质损耗,同时抑制了作物秸秆两次或多次发酵和大窖青贮浪费严重的现象。另外,便于异地运输。裹包青贮一包的重量在90公斤左右,经打捆后已充分压实,便于长途运输和降低运输成本,为广大养殖户异地建立生产基地创造了条件。
专家指出,推广青贮饲料需要在宣传和政策扶持两方面下功夫。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将用于农作物秸秆收割、加工的农牧机械纳入宁波市有机补助目录;鼓励养殖企业和种植大户建立农作物秸秆收集加工点,在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收集点收集加工的农作物秸秆给予补助;养殖企业在运输农作物秸秆青贮等产品时可享受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促进宁波市本地奶牛、肉牛产业发展。
(孙吉晶 ,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