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方案,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和综合利用,10月13日,农业部在吉林省召开全国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现场会,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加快构建以机械化为支撑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迈上新台阶。
在讲话中,张桃林对近年来各地在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2017年,农业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启动实施了“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并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为牵引,推动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先后组织了“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推进会”和“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现场观摩会”等一系列活动。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有思路、有办法、有效果。其中,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开局良好,江苏、安徽等12个省(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有力有效,所有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均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或达到90%以上。2016年,我国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7.2亿亩、捡拾打捆面积达0.65亿亩,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3亿亩,机械化利用秸秆总量达到4.65亿吨,特别是小麦秸秆基本实现了以还田为主的机械化处理,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面积大幅度增加,秸秆综合利用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目前,秸秆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日益完善,秸秆“五料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肥料化、饲料化等农用比重接近70%,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农用为主,其它综合利用较快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张桃林也指出,农民参与性不高、收储运体系不健全、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不足、工作开展不均衡等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
对此,张桃林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到机械化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量大面广、十分丰富。农作物秸秆种类多、比重小、散落程度高、收集运输储存难,决定了人工利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加上秸秆本身价值低、加工利润薄,制约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广泛开展。农业机械能实现人畜力所不能达到的生产效率,显著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机械化具有人力不可比拟的低成本、高效率和作业加工精细化的优势。发挥机械化重要作用,对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意义重大。他明确提出,机械化是确保秸秆直接还田、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手段,是支撑秸秆高效离田、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秸秆加工利用、发展农村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注重发挥农机化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主力军作用,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加快构建以机械化还田离田为支撑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