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地方做法 » 正文

3000多个督查巡查组田边地头严防死守 秸秆禁烧取得阶段性成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7  浏览次数:782
 中国环境报讯 荆州市政府日前召开2016年秸秆禁烧工作总结会,对28家2015年度禁烧工作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作为江汉平原的农业大市,荆州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逾1600万亩,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逾650万吨。往年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环境空气污染,同时因烟雾弥漫,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2015年,荆州市继续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在各县(市、区)成立秸秆禁烧督查组。在夏、秋禁烧高峰期,全市各地实行24小时禁烧值班,每天有1300个督查组3200人、2125个巡查组6400多人巡查在田边地头,做到重点时段严防死守。全市共安排预算8348万元,确保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顺利开展,全市禁烧工作投入资金已累计超过1亿元。

  2015年,夏季荆州市中心城区170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零火点,仅县(市、区)出现零星火点86个(黑斑面积4.86亩),万亩耕地火点数为0.12个。秋季全市督查发现秸秆焚烧火点101个,万亩耕地火点数为0.14个,查实黑斑面积886.74亩,占全市秋季农作物种植总面积(607万亩)的0.146%。往年,“家家点火、处处冒烟、块块黑斑”现象得到较大改观。

  自2014年10月起,荆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呈明显改善态势。2015年优良天数为219天,同比增加45天、上升比例提高25.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67.4%。在全省12个接受国家空气质量考评的市州级城市中,空气污染指数同比降幅第一。

  余桃晶 陈世清

食用菌种植区秸秆很紧俏
  
  秸秆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堆料,经过多道工序充分发酵,肥效更容易释放
  
  近年来,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秋收期间未发现秸秆焚烧现象,究其原因是秸秆得到了“善终”。廊下镇除了极小部分稻秸秆用于机械化还田外,几乎所有的水稻秸秆都被用作蘑菇的培养料,菌菇种完后还可回到田间增肥土壤,实现循环利用。
  
  据统计,去年廊下镇食用菌种植面积达500万平方尺,种植户达38户,年共需收购水稻秸秆1.75万多吨,用于食用菌堆制培养料基质。按每亩水稻秸秆0.6吨计算,共需3万多亩的水稻秸秆,而廊下镇共计水稻种植面积为1.8万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菇农种菇需要。菇农们只好到周边地区上门收购稻秸秆。
  
  每当秋收时节,每户菇农的菇棚旁都堆起了一座座小山似的稻秸秆,成为别样的风景。所有的秸秆都可以卖钱,也就不存在秸秆焚烧的问题。同时秸秆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堆料,经过多道工序充分发酵,肥效更容易释放。目前,廊下镇食用菌年产量达4080吨,年产值2200多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600多人次。
  
  而上海青浦区练塘镇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当地特色农产品茭白已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练塘镇年种植茭白面积达3万亩(次),年产茭白8万多吨。同时,年产出茭白秸秆废弃物6万吨,现设有8个茭白秸秆集中堆放点。往年,茭白秸秆废弃物有的就地焚烧,影响空气质量;有的被抛在河道里,污染水质,堵塞河道;有的抛弃在道路旁、沟渠边,既污染环境,又影响交通。
  
  从2011年开始,上海练科有机肥料厂将6个大型茭白交易市场和两个村的茭白集散交易点的茭白秸秆和部分散落在路边田头的茭白秸秆回收起来,经过堆放、粉碎、去水、添入腐熟剂,进行堆腐升温发酵20天,后期再腐熟60天后,进行筛分,制作成各种有机肥,然后包装运送出厂,真正使茭白秸秆变废为宝。
  
  目前,上海练科有机肥料厂年处理新鲜茭白秸秆达4万吨,用茭白秸秆年生产有机肥达8000吨,不仅为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还为农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有机肥,促进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秸秆利用目前还存在诸多难点
  
  秸秆还田过度,收储运环节复杂,综合利用产业化进度缓慢
  
  据陈臻分析,上海市秸秆禁烧工作与全国一样,已开展18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关键还没有做到向综合利用方向的转型。
  
  目前上海市对秸秆的处置利用存在4个问题:一是“秸秆还田”过度。还田率高达八成,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做法,但造成了土壤浮松、病虫害增加,降低农作物出苗率;既为秸秆焚烧埋下隐患,又是资源的浪费。
  
  二是秸秆“收储运”环节复杂,成本较高。秸秆回收的地域分散,回收时间短(抢在翻耕播种前),更要避开雨天,又属于抛货,由此造成“收购难、贮存难、运输难、成本高”等风险,很少企业愿意投资机械化的回收项目。
  
  三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进度缓慢。在国外秸秆应用于发电、生产建材、制造家具板材等,国内产粮大省也有这方面的成功案例。而上海秸秆能源化、材料化的科技开发落后,产业化规模较小。
  
  四是秸秆等生物质综合利用在上海市还没有明确的地位。虽然2005年国家颁布《可再生能源法》,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生物质能“十二五”规划》,上海市“秸秆禁烧”的法规比较齐全,但至今仍然没有出台有关落实国家发展生物质综合利用的地方性政策性文件。
  
  相关报道
  
  秸秆利用如何产业化?
  
  加强财税支持,进行技术创新,鼓励产业联盟
  
  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陈清、上海市资源专家顾定槐均表示,未来上海市要走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道路,实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利用,变“堵”为“疏”,变“禁烧”为“促用”,“收、用”结合,以“用”促“收”,实现秸秆的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和材料化的“五化”利用。
  
  为此,他们提出具体建议。建议由上海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提出生物质能源和综合利用发展规划,配套出台用地、财政等支持政策。
  
  建立各方配合,完善合力推进的运行新机制。建议上海市农委强化秸秆收集体系建设,在丰收期和非丰收期确保秸秆原材料的正常供应;市经信委分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重在落实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市科委组织研发部门和高等院校参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开展秸秆高附加值利用、生物质气化和清洁燃烧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市质监局牵头推进生物质综合利用产品地方标准的制订。
  
  鉴于原回收秸秆补贴政策文件已到期,他们建议制定新一轮的财政补贴政策。同时上海市国税、地税部门要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5]78号文,推动生物质综合利用有序健康发展。
  
  建议环保部门全力支持生物质能的绿色发展,同时依据有关法规,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监管和生物质清洁燃烧项目排放达标的指导与监管。
  
  专家建议重点开发生物质多元化利用的新途径,包括秸秆建材、秸秆纤维素、秸秆饲料等,提高秸秆利用附加值;攻克含有化学黏合剂“三剩物”的清洁燃烧难题。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上公示供求信息和交易,实现秸秆、木屑、园林废弃物等的资源平衡。
  
  他们强调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生物质产业规范化发展。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要组建生物质综合利用专委会,做好产业规划、新企业门槛准入、标准制定、数据统计、交流合作、创新示范和行业自律等工作。鼓励建立产业联盟,积极探索以秸秆为原料的新型生态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秸秆工业”四业相结合的高级阶段生态产业模式,推动产业链“科、工、贸、服”协同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