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轰隆隆……收割、脱粒、装包一气呵成。连日来,记者在涪城区的杨家、关帝、金峰、玉皇、吴家、丰谷、石洞等乡镇看到,随处可见农机手驾驶农作物收割机紧张作业的场景,整个过程紧凑快捷,机主轻松熟练操作,代收生意火爆。“机械化收割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保护了环境。”一位村民说,用机器代替人工收割,省时省工又省力,能真正把村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
在金峰镇望夫山,为了堵住“第一把火”,该镇专门在这里设立了秸秆禁烧观测点,可看到全镇9个村(社区)66个村小组的田间地头,并实现了24小时轮流值守观测。一旦发现火点,能在10分钟以内到达现场,妥善处理。“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不会焚烧秸秆的。”白果林村的村民李梅说,今年,村里多数农田采取机械化还田,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不烧秸秆,蓝天白云的天气多了,大家都受益。
据介绍,涪城区今春以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利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处罚措施,坚持全面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全面防控与重点清查相结合、行政推动与技术引导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水平。同时,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
同时,涪城区继续建立健全巡查、暗访、曝光机制,设立群众举报电话,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严控“第一把火”。把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改变巡查方式,将查火点变为查责任人员,查工作落实情况。对在秸秆禁烧工作上表现不力、失职渎职的相关人员,严肃追究责任。(苏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