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研讨会”在北京大兴召开 (张勇 摄)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6月1日下午,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在北京大兴召开了“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研讨会”,对18家典型模式进行了研讨和评价。研讨会上,农业部相关领导对于下一步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模式实施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并对筛选的企业颁发了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模式示范企业证书。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北京梦狐宇通研发中心推出的“绿能生物质有机组分分离提取技术(三素分离技术)”进行了高度肯定,一致认定,这项技术可对生物质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全部回收高价值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农业部相关部门领导表示,该项技术为重大公共关键技术,将在全国进行推广普及。
与会领导和专家饶有兴趣地参观(张勇 摄)
相关资料显示,现在我国每年农业产生秸秆7亿多吨,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多是枝叶、草屑、花败、锯末等有机废弃物,是不可多得的有机物资源,处理起来却成本较高。再加上广大的林区、草原,国内每年废弃的绿能生物质储量远远大于7亿吨,这样一笔巨大的资源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运用。由于这些产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直接废弃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产生了环境污染,对其综合利用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处理方式。
北京梦狐宇通研发中心董事长张士军介绍说,目前,国内外的制浆造纸业还普遍采用着强酸强碱传统工艺,不仅能耗高、污染大、重排放,而且提取率低,仅仅利用了生物质纤维素(纸浆粕),从而导致资源严重浪费。与传统制浆造纸业相比,三素分离技术因无需庞大的碱回收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原来的重大污染源“木质素”、“半纤维素”亦可全部被成功提取,所以三素分离技术减少了60%以上的设备投资,却增加了一倍产品的产出;并使得原来高耗能重污染的传统制浆造纸业转型升级为低能耗、高经济效益的清洁生产行业。“因此各地可充分利用地方生物质资源优势,以产业致富、产业扶贫,以产业源头治理污染,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他进一步指出:此项发明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将会给相关传统产业带来一次转型升级的高效益发展前景,一定会为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推展低碳循环经济”产生快速地推动作用,也势必引发相关领域产生一次划时代的重大科技变革,推动我国在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领域走在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