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秸秆禁烧 » 正文

湖南大学课题组巧解小秸秆焚烧大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26  浏览次数:400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秸秆焚烧是秋冬季节雾霾频发的重要成因之一?每到秋冬季,“小秸秆”带来了“大难题”。烧,污染环境;不少,地难耕种。如何觅得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经过深入研究,目前湖南大学袁兴中教授课题组已掌握了破解“锦囊”。

   
    袁兴中系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其课题组将城市污泥进行微波处理、压滤、蒸汽干化等一系列的干燥措施后,与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高压下,形成新型生物质固体颗粒燃料。随着秸秆原料的不同,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可达3000~4000 Kcal/Kg,使污泥更容易燃烧,此外生物质颗粒燃料还具备低污染、低粉尘,而且耐储藏,燃烬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炉型,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化石燃料,用于发电、供暖等。燃烧后的残渣磨成粉末还可作水泥原料或直接做建材使用。

 袁兴中告诉记者,2010年,我国产秸秆7亿吨、林业三剩物3亿吨。长期以来,焚烧成为农民处理秸秆的首选方式,但焚烧后烟气中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会导致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秸秆还田,容易造成下茬作物的病虫害;秸秆造纸,加大了废水处理的难度,环境成本高;秸秆用作饲料,由于种植业与养殖业分离,使得运输成本又高。

  把秸秆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既利用了秸秆又使污泥得到了处置和资源化。按排放足迹计算,这种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在二噁英、重金属、NOX、SO2、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各方面的环保指标完全达标,能够有效避免焚烧秸秆带来的雾霾天。

技术上的“锦囊妙计”,要想用于“实战”,还得有利可图。

 运输成本是卡住整个秸秆利用产业链齿轮的一颗大石子。据媒体报道,一辆可以装1吨水的车,装煤可以装1.3~1.5吨,但装秸秆只能装200~300斤,等于1吨秸秆需要分5车运,运输成本决定了这不是划算的买卖。但若将秸秆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用生物质燃料成型机就可完成。这种机器不仅实用而且价格不贵,一般在农田半径40公里内就可建一个生物质成型燃料厂,达到规模生产效应,大大降低了秸秆的运输成本。

目前,袁兴中教授的此项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被东莞市的一家公司成功运用于实际的污泥处理和生物质燃料制造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