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名家论道 » 正文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力促秸秆综合利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21  浏览次数:861


   “我国农业每年产生的秸秆焚烧,既破坏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要为秸秆找一个出路,那就是秸秆的综合利用,即把秸秆产业化。”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说。农业部原副部长尹成杰提出:农作物是重要的太阳能的转换器,农作物把一部分太阳能转化成人类生存需要的食物能量即果实和粮食,同时也把一部分太阳能转化成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秸秆能量。实现秸秆产业化必将成为我国新兴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作物种植的果实成果及其秸秆成果,必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成为农业种植业利用太阳能形成的并驾齐驱的两大成果。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途径:一是直接还田作为土地肥料(15%);二是作为饲料(16%);三是用于发电、气化等新型能源(3%);四是作为建材、轻工、纺织等工业原料(1%);五是作为培育食用菌的基料(1%);6六是薪柴(50%);七是露地焚烧(16%);其他(1%)。我们姑且不论这些数字的准确性和本文及有关部门相关数字的相互矛盾,但毫无疑问的是我国每年至少有60%以上也就是说4亿多吨秸秆浪费掉了。

问题:

一是收集难。秸秆收集一般需要使用打捆机才能较好的收集秸秆且使收集的秸秆满足企业的要求,然而打捆机即使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也需要7-8万元,一年只用20多天性价比不高。相比于收集秸秆,焚烧秸秆更加方便。

二是运输难。经打捆机打捆好的秸秆,密度较低致使相同体积的货车只能运输普通货物一半的量的秸秆货车司机一般不愿运输秸秆,导致运输成本过高。

三是储存难。收集打捆好的秸秆往往不能及时运输到相关企业或以其为原料的加工厂,需要良好的保存条件,但一个标准化的储存仓库都在70-80万元左右,即使以村为单位建造这样一个仓库也有很大的压力。

四是企业获利难。绝大多数秸秆回收利用企业都因秸秆回收成本不断上升,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又不能保证企业的相对利润,几乎都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没有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比如,国能德惠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设计标准为消化秸秆28万吨,但投产至今,年购入的秸秆不超过10万吨,秸秆的运输半径不能超过50公里,即使在企业覆盖的50公里半径范围内,由于秸秆打包机和人力短缺,秸秆经纪人也难以挨家挨户的地头收购。目前秸秆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是每度0.75元,按1.3公斤秸秆发一度电计算,回收秸秆的成本就已经接近上网电价。企业难保微薄的利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