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能源化 » 正文

我国农作物秸秆沼气生产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2  浏览次数:628
       秸秆沼气生产技术
    (一)户用秸秆沼气生产技术
    沼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包括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和少量的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氮气(N2)等气体,一般情况下,甲烷占50%~70%,二氧化碳占30%~40%,其他气体含量极少。户用秸秆沼气生产技术是一种以现有农村户用沼气池为发酵载体,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厌氧发酵沼气生产技术。
    1. 技术流程
    户用秸秆沼气生产技术流程图见图1所示。
    2. 适宜区域
    适合全国各粮食产区。总的来说,北方地区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南方地区以稻草为主要发酵原料。可根据农作物秸秆的种类和特性,选择不同的发酵工艺。
     3. 技术操作要点
    (1)秸秆收集与粉碎。户用秸秆沼气的原料主要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水稻秸秆等。常见户用秸秆沼气的原料量为:6立方米的沼气池,所需干秸秆约为300千克;8立方米的沼气池,所需干秸秆约为400千克;10立方米的沼气池,所需干秸秆约为500千克。将所需秸秆收集后,堆积在开阔区域让其自然晾晒和风干,随后对风干的秸秆进行机械粉碎或铡切,秸秆长度控制在5厘米以下。
    (2)润湿与堆沤处理。①润湿:粉碎后的干秸秆,须先进行润湿处理。以8立方米的沼气池为例:400千克秸秆需加水300~400千克(或等量沼液),充分搅拌,湿水程度以用手捏紧秸秆有少量的水滴下为宜。润湿后将秸秆放置1天以上,以确保湿透。②堆沤:通过堆沤可以初步破坏秸秆的纤维—木质结构,有利于后期厌氧发酵过程中被厌氧菌消化分解。以8立方米的沼气池为例,400千克干秸秆,需添加秸秆预处理复合菌剂约1千克,添加碳酸铵5千克。如果采用沼液浸泡秸秆,可不添加复合菌剂。添加菌剂和碳酸铵时需翻堆一次,以保证菌剂和碳酸铵与秸秆充分混匀。堆沤时间一般为夏季3天,春秋季4~5天,冬季6~7天,可根据气温适当进行调整,以秸秆表面长满白色菌丝为宜。
    (3)进料准备。为使秸秆沼气池启动更为顺利,原料中可添加适量畜禽粪便(粪便可不用堆沤),将堆沤好的秸秆和畜禽粪便混匀后一起投入池内。以常见的水压式沼气池为例,6立方米的沼气池干秸秆约300千克、牛粪或猪粪约700千克,8立方米的沼气池干秸秆约400千克、牛粪或猪粪约800千克,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干秸秆约500千克、牛粪或猪粪约1000千克。
    (4)进料。秸秆沼气池进料时,应添加相应的接种物,接种物可以是沼渣或活性污泥。如果没有接种物,也可将畜禽粪便加水浸透后,覆盖薄膜进行堆沤后作为接种物。接种物的总量控制在1000~2000千克,在进料时采取分层加入的方式,即边进料边加入接种物,也可与发酵原料混匀后一起投入到池内。由于秸秆碳氮比较高,为得到合适的碳氮比,需添加氮源。如果添加碳酸铵,添加总量控制在8~10千克(或碳酸氢铵约15千克,均先溶化好再添加);如果加入人畜粪尿,添加总量为300~500千克。物料装入沼气池后,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水2000~3000千克,直到发酵料液离天窗下沿500~550毫米为止。户用沼气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5℃以上,因此进料宜选取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5)启动。密封沼气池池口。连续放气1~3天,当沼气压力表的压力达到2千帕以上时开始试火,直至能点燃且火苗稳定,此时表明沼气池已启动成功,生产的沼气可正常使用。
    4. 注意事项
    (1)补充氮源
    秸秆沼气池运行过程中应补充氮源。氮源通过进料口投入,一般每15天需加1~2千克碳酸按(或碳酸氢按1.5~3千克)。与厕所连通且有粪尿进入的沼气池可不需补充氮源。
    (2)添加秸秆
    秸秆沼气池正常启动并运行约60天后,需定期添加秸秆。每7天左右向池内补充粉碎并经过堆沤处理的秸秆15~25千克,同时视水压间水位的高低补充水量或排出一定量的沼液、沼渣。
    (3)搅拌
    每次添加氮源、秸秆时必须用手动泵强回流搅拌,搅拌时间约为30分钟;与厕所连通的沼气池也需每7天用手动泵强回流搅拌1次,每次30分钟。
    (4)大换料
    秸秆沼气池运行一年左右必须进行大换料,大换料的时间应选在每年的10月或4月,低温季节不宜进行大换料。大换料前10天应停止进料,同时准备好足够的新料,待出料后可立即重新启动。出料时先抽出大部分沼液,留约10%~30%活性污泥为主的料液作为接种物,然后从出料间用耙扒出秸秆渣。池内结壳严重的应打开活动盖进行出料。
    (二)大中型秸秆沼气生产技术
    大中型秸秆沼气生产技术是指以农作物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等)为主要发酵原料,单个厌氧发酵装置容积在30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生产技术。
    1. 技术流程
    大中型秸秆沼气生产技术流程图见图2所示。
    2. 适宜区域
    适合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可根据收集的农作物秸秆种类和特性,选择适宜的发酵工艺。
    3. 技术操作要点
    (1)秸秆贮存。农作物秸秆贮存设施的容积应根据秸秆特性、收获次数、消耗量等因素确定,通常以秸秆收获周期内需要消耗的秸秆量进行设计和贮存,以保证原料供应。秸秆沼气工程场区内或附近应设置秸秆短期堆放场所,可根据需要设置长期堆放场所,以满足工程长期连续运行的原料需求。自然堆放秸秆水分含量应小于18%,青贮秸秆水分含量控制在65%~75%。
    (2)秸秆预处理。秸秆原料的预处理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其中:
    ① 物理预处理,主要是利用机械、热等方法来改变秸秆的外部形态或内部组织结构,如机械剪切或破碎处理、蒸汽爆破、膨化等。
    ② 化学预处理,使用酸、碱、有机溶剂等作用于秸秆,破坏细胞壁中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形成的共价键,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打破木素与纤维素的连接,达到提高秸秆消化率的目的,如酸处理、碱处理、氨处理和氧化还原试剂处理等。
    ③ 生物预处理,在人工控制下,利用一些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处理秸秆,如青贮、白腐菌处理等。
    (3)沼气生产。大中型秸秆沼气工程选用的工艺需根据原料特性及工艺特点,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要能适应两种或以上秸秆的物料特性及发酵要求。
    (4)日常运行维护。定期监测厌氧发酵装置内料液pH值、总碱度、温度,沼气成分,产气量,物料高度,罐内压力等参数,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发酵装置运行工况或采取相应措施。主要参数应满足沼气中CH4含量大于50%,pH为6.8~7.5,总碱度(以重碳酸盐计算)大于2000mg/L,厌氧发酵装置内每天的温度变化应控制在设计范围以内。
    (5)出料。按工艺设计要求定期排出沼液沼渣。厌氧发酵装置放空清理时,需停止进料,并打开厌氧发酵装置顶部检修人孔,强制通风24h;人员进入厌氧发酵装置清理前,应先进行气体成分检测和活动物试验,测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且宜佩戴防毒面具;同时发酵装置外部必须有人进行安全保护,防止意外发生。
    (6)发酵剩余物处理利用。大中型秸秆沼气工程的发酵剩余物宜先固液分离,沼液尽量回流利用,沼渣可加工成固体有机肥或作为有机基质。场区内发酵剩余物贮存调节设施的有效容积应不小于5天平均出料量。
    4. 注意事项
    大中型秸秆沼气生产技术以生产沼气为核心,由于沼气为易燃易爆气体,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消防系统、危险物料的安全控制、电气防火、建构筑物防火、建构筑物防雷、应急疏散与火灾报警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