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来到了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桥南村的山东商道生物科技“秸秆利用中心”采访。几台拖拉机正在对秸秆进行粉碎,工人往粉碎好的秸秆堆撒上菌种,加上牛粪、生产啤酒制造的污泥,发酵20天后便可生成黑油油的“人工土壤”。据拥有该项技术专利的山东商道生物科技董事长冯锡鸿介绍,秸秆型无土栽培基质以玉米与小麦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对秸秆进行粉碎、发酵、腐熟处理,按比例混配成为基础秸秆基质,再与相关无机物料进行复配,得到秸秆型无土栽培基质。
不仅如此,根据商道生物科技对西瓜、辣椒、黄瓜等多年的育苗基质研究,筛选出了利用玉米秸秆发酵物生产基质的最佳配方。其中瓜类育苗基质配方为,秸秆发酵物:草炭=4:1(体积比),茄果类育苗基质等也有自己的最佳配方。目前,其蔬菜育苗基质标准已作为山东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了解,“人工土壤”可代替草炭应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的无土栽培,这一技术既可以保护泥炭资源,又可以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其焚烧或废置造成的环境污染。为此,该项基质栽培技术成为农业部支持项目、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先后获省市区科技、环保、农业等多部门扶持资金200多万元。日前,济南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完成的“作物秸秆双生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鉴定认为,该项目在规模化利用玉米秸秆生产育苗基质技术研究方面有创新,达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
如今,这个基地年可生产育苗基质5万多立方,栽培基质和有机肥1万多吨,可“吃”掉1万多亩地的玉米秸秆。冯锡鸿表示,目前基地能够消化历城区东北部和长清西部所有玉米秸秆。未来两年,公司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每季可消耗4万亩秸秆,供400万亩耕地栽培育苗。